来源:28365365.com备用办公室 来源作者: 来源时间:2015-01-16编辑人:文宣  发布时间:2015-01-16 10:28:55 浏览次数:

28365365.com备用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全省文化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文化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强大动力,着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传播,着力巩固扩大“后十艺节”效应,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着力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着力推动孔子文化走出去,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四味良方”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经验受到文化部充分肯定,“图书馆+书院”模式在全国图书馆系统推广,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受表彰数量居全国前列。舞台艺术创作“4+1”工程推动舞台艺术持续繁荣,《回家》等一批优秀剧目创作完成,“中国梦”小戏创作、十艺节获奖剧目展演、山东梆子进北京等反响良好,吕剧《百姓书记》在全国巡演。第三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第十六届中国老年合唱节成功举办。大运河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个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文化市场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成为全国第一个所有市、县全面实现平台上网运行省份。第三届尼山论坛及明湖对话圆满成功,澳亚文化节“聚焦山东”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山东成为我国对外、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官方网站不断优化升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有效运用,省文化厅官方网站建设蝉联全国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第一名,荣获2014年中国政府网站政民互动精品栏目奖

一、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亮点

省文化厅党组紧紧抓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并在孔子研究院发表重要讲话的重大机遇,制定出台《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提出“五个着力”“四大工程”的推进思路,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工作的重大主题,加强领导、统筹谋划,深入调研、项目推进,注重融入、创新实践,初步形成良好工作态势。

1、“文化传承阐发展示工程”顺利实施。加强古籍发掘整理研究和传统经典辨析研究,编撰出版古籍保护成果2850册,启动出版《山东儒学文献珍本丛刊》、《孟子文献集成》、《儒学与艺术学论丛》等一批文化典籍和学术专著。“海外儒学文献回归计划”、“齐鲁珍贵地方文献回归计划”加快实施。深化传统文化课题研究,2014年度全省艺术科学传统文化课题立项196项,占立项总数的44.2%,孔子研究院“儒学研究”、“孔子文化传播”2个学科命名为全省“十二五”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成功举办“文字起源与东夷文化”等系列学术研讨会,11部齐鲁文明题材作品入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大哉孔子”中国画创作工程、“斯文在兹”孔子思想文化展深化研究正式启动。

2、“图书馆+书院”模式创新推进。将现代公共图书馆和传统书院有机结合,制定“六个一”、“五大板块”建设标准,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立山东省尼山书院理事会,开通山东省尼山书院网站,省文化厅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签订《关于共同推进尼山书院建设战略协议》,在尼山脚下、山东大学连续举办6期全省尼山书院管理骨干培训班。组织开展尼山书院会讲、“尼山书院国学公开课”等纪念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系列活动。相继出台《尼山书院”建设与服务标准》、《社会力量兴办“尼山书院”认定管理办法》,推动社会力量兴办尼山书院健康发展。“尼山书院”招募专家团队20余人、志愿者380余人,省级投入扶持资金400万元,全省公共图书馆建成尼山书院67个,开展活动近1300场次,服务群众超过17万人次。省图书馆“尼山书院”被国家图书馆授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试点单位”。在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启动建设“乡村儒学讲堂”,在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启动建设“社区儒学讲堂”。省级投入“乡村儒学”建设扶持资金1300万元,培训首批乡村儒学骨干500名,建成乡村儒学讲堂2735个,开展活动1.1万余场次,服务群众55.5万人次;建成社区儒学讲堂694个,开展活动2000余场次,服务群众近15万人次。

3、城镇化进程中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得到加强。全面规划建设七区两带文化遗产保护片区,实施曲阜片区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文物保护88项重点工程,启动可移动文物普查,加强抢救性维修保护,加快推进全省文物安全天网工程,文物保护水平显著提升。加强文物展示利用,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创新展陈展览方式,打造特色展览品牌,着力让文物“活起来”。全省县级博物馆达到123家,打造形成一批精品展览品牌。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全国31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及部分国家共700多个项目参展,560位传承人进行展示展演,参展、交易签约额达400多亿元,80万中外游客和市民参观博览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健全名录体系,完善管理机制,20个非遗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全省新增市级名录97项、县级名录501项。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名录173项,省级名录555项,市级名录2054项,县级名录7513项。加强非遗传承机制建设,71人被评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总数达到324人,分别新增市级、县级代表性传承人97名、202名,五音戏传承人霍俊萍获“2013年度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薪传奖”。加强非遗基础设施建设,菏泽市地方戏曲(大弦子戏)传承展示中心列入国家发改委试点补助,全省新建、改扩建非遗传习所260多处,总数达到1170多处。大力推进抢救性保护,全省普查各类非遗线索106万条,整理各类项目5万多项。鄄城县鲁锦工艺品有限公司、潍坊杨家埠民俗艺术有限公司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全省以非遗项目为依托的企业和经营业户达到39170多个,年营业收入196.26亿元,利税30.11亿元,从业人员达130万余人。加快推进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下发《关于实施“乡村记忆工程”的通知》,启动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乡村博物馆,评选一批传统民居、传统街区、古村落和传统名镇。目前,已评选出第一批24个试点单位,其中传统文化乡镇2个、传统文化村落(街区)16个、乡村(社区)博物馆6个。

4、齐鲁文化走出去打响孔子品牌。积极响应中央“参与世界文明对话”的号召,利用多种形式对外传播文明成果,着力推动以孔子和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力量。第三届尼山论坛围绕“不同信仰下的人类共同伦理”主题,组织学术演讲和文化对话交流活动30余场,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当代中国价值观的风采。澳亚文化节“聚焦山东”活动有力配合国家整体外交和习近平总书记访澳,得到文化部、外交部的高度评价。《红高粱》、《聊斋遗梦》在南澳洲阿德莱德艺术中心剧场精彩上演,高端儒学论坛、孔子文化展、山东历史图片展、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受到广泛欢迎,双方文化合作备忘录成功签署,有效推动了齐鲁文化和中华文化走出去。在俄罗斯莫斯科、波兰华沙、新西兰奥克兰、澳大利亚悉尼等新设立6家“尼山书屋”,总数达到7家。与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合作举办“文明的对话—2014埃及·中国山东文化年”系列交流活动。以孔子为主题,整合文物、非遗、演艺、图书等资源,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活动,有效扩大了“孔子品牌”影响。圆满完成文化部海外欢乐春节、朝鲜“四月之春国际友谊艺术节”活动,成功举办第十届“艺海流金——感悟齐风鲁韵”内地与港澳文化联谊活动、海峡两岸孔庙文化研讨会、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菊兰飘香——京昆知多少”京剧导赏等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活动。全年办理出访团组126起、1394人次,山东成为我国对外、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李奇茂美术馆被文化部、国务院台办命名为全国首批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

5、曲阜文化圣地建设加快推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的指示要求,认真贯彻《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合作推进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框架协议》,加快编制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建设规划。注重发挥文化引领经济功能,抓住建设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的重大机遇,对教育培训、研修旅游等进行整体规划。孔孟文化遗产地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鲁故城国家遗址公园、明故城保护、邹城因利河治理、泗河流域治理、孔庙孟庙修缮工程等一批重大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建设项目扎实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第一步”建设任务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二、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开局良好

成立省文化厅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3个专项工作小组和改革办公室,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全省文化系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2014年工作要点》,迅速启动改革工作,圆满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1、文化行政权力清单建立发布。建立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进一步转变职能,精简权力事项,优化运行流程。经过“三上三下”,由初始的6大类107项,压缩到6大类47项,其中行政审批8项、行政处罚28项、行政确认1项、行政奖励1项、行政监督2项、其他权力7项,压减56.1%。行政处罚事项由58项精简合并到28项,权力事项原则上由市县属地管理。行政审批事项提前完成行削减一半的任务。

2、文化执法体制改革有序推进。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理顺文化执法体制的实施方案,推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与文化行政部门深入整合,加强指导,稳步推进。目前,济南、青岛、潍坊、济宁、临沂、菏泽等市已经启动重新编制部门“三定”方案等工作,执法体制逐步理顺。

3、文化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稳步实施。着力理顺文化行政部门与所属企事业单位关系,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作用,推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深化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落实改革举措,加快推进山东演艺集团实质整合。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在省图书馆、济南市群众艺术馆等10个单位启动省级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试点,积极推进建立理事会制度,在省直四馆开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试点工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4、文化立法取得阶段成果。《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列入省地方立法计划二类项目,完成征意见求,争取2015年出台实施。完成《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草案)》及《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为制定《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打下良好基础。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建立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1、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顺利推进。参照国家东部地区标准,拟定了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在全国率先制定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服务标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和服务标准、“尼山书院”建设服务标准。在济南等6市启动标准化建设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年初,省政府与各市签订《山东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责任书》,年中组织7个调研督导组进行检查督导,推动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任务层层落实。目前,全省各级共有图书馆157个,其中国家一级馆76个、二级馆42个、三级及无等级馆39个;拥有文化馆158个,其中国家一级馆70个、二级馆37个、三级及无等级馆5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835个,文化大院或综合性文化中心达到69900个。积极推进公共文化单位总分馆制建设,促进资源合理布局。深入推进公共文化辅导工程,组织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形成长效结对帮扶机制,有力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2、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召开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成立以省文化厅牵头、23个省直部门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枣庄等5市开展试点工作,全省覆盖率达到40%。深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分支中心157个、基层服务点8万个,年服务人次超过6000万,建成“海疆公共电子阅览室”15个,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盲人数字图书馆。济南市历城区等5个县(市、区)荣获全国先进文化单位,垦利县等12个县(市、区)被命名为第九批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济南市等22个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5个示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3、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部署开展“文化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组织“文化志愿服务十大年度人物”和“优秀人物”评选,评出10位年度人物和30位优秀人物。全省县以上文化志愿者组织机构达到334个,注册文化志愿者23万余人,开展培训、活动4.7万期(次),服务群众1700余万人次,基本形成了组织完善、运行有序、内容丰富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

4、为民实事任务超额完成。省文化厅牵头的“文化惠民、服务群众”5件实事扎实推动,全部落实到位。扩大全省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范围,省财政投入免费开放资金4500万元,全省新增服务窗口692个、服务品牌项目836个,服务群众近31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优化升级农村文化大院(综合文化中心)1万个,为3万个村(居)广场舞蹈队配备了便携式移动音响和道德舞曲。举办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培训班230多期,培训人员8700多人,全省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共新收徒10700多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动“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完成演出3万余场。

5、群众文艺活动丰富多彩。结合备战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全省新创作文艺作品670余件,筛选76件优秀作品重点打造,深入推进新创作品“六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广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活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5万多场次,惠及群众超过2000万人次。成功举办“永远的辉煌”—第16届中国老年合唱节、“幸福舞起来”—山东省首届中老年广场舞大赛,群众文艺活动丰富多彩。

四、文艺创作生产持续繁荣发展

坚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后十艺节”效应进一步显现。

1、艺术创作生产组织化水平明显提高。制定《山东省舞台艺术创作规划(20142016年)》,着力加强内容设计,大戏、小戏同步推进,明确创作主题、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在北京和山东,组织召开2次推进山东艺术创作专家座谈会,邀请知名专家把脉问诊、建言献策,总结经验,提升指导水平。启动面向全国征集剧本工作,征集剧本313个,组织评出优秀剧本30个,向全省艺术院团集中推荐。组织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上报项目154个,11个入围。认真总结艺术精品创作经验,从规划选题到专家论证、精品创作、打磨提升、市场展演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创作路径。

2、精品创作取得丰硕成果。深入实施舞台艺术“4+1工程”,着力打造一批舞台艺术精品。全省3台剧目荣获首届山东省优秀保留剧目,12个剧目入选20142015年度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10个剧目入选山东省地方戏振兴和京剧扶持保护工程。省吕剧院《回家》入选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北方片)优秀剧目展演,青岛歌舞剧院《红高粱》荣获第14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省京剧院《瑞蚨祥》、省话剧院《严复》、省杂技团《聊斋遗梦》获得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济宁山东梆子《圣水河的月亮》和聊城豫剧《陈三两》参加第三届中国豫剧节获得佳绩。启动实施大型系列画册《齐鲁画风大系·山东中国画》编辑、大型人文艺术电视专题片《中华画坛齐鲁风》拍摄工作,取得阶段成果。支持青海省海北州创作了大型话剧《草原之子》。

3、精品展演接连不断。成功举办“欢乐新春”—十艺节“文华奖”山东获奖剧目观摩展演、第五届山东国际小剧场话剧展演、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系列文艺展演。举办山东梆子进京展演活动,演出《古城女人》、《两狼山上》、《萧城太后》、《圣水河的月亮》等精品梆子剧,进一步扩大了山东戏曲影响。吕剧《百姓书记》作为全国11台剧目之一,参加了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在省内演出30多场,在天津、湖北、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地进行了巡演,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高度评价,在全国各地反响好、影响大。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青年水彩画展”、“中华意蕴—中国油画百年大展”、“第三届中国雕塑展”等,打造形成“十艺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览”等固定展览品牌,受到广泛好评。

4、文艺人才培养扎实推进。组织举办全省艺术创作学习班、全省文化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培训班。结合实施艺术英才培育工程,与中国戏曲学院合作举办“全省编剧高级研修班”、“灯光设计高级研修班”、“全省戏剧院团主要演员高级研修班”和“全省音响师培训班”,有力推动了文艺人才队伍建设。

五、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1、规划日益完善。加快编制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西部经济隆起带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制定实施,《曲阜文化经济特区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顺利推进。起草完成山东省《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行动计划》,正在广泛征求意见。牵头制定《山东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已报省发改委审核。发布《剧场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成为全国剧场行业第一个地方标准。

2、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推进青岛“千万平米”文化创意产业园、烟台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数字化舞美科技应用产业基地、日照国际海洋城影视基地等项目建设,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前三季度,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14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3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1504个,占全部项目的70.2%。项目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1789.3亿元,同比增长17.4%。加强园区基地建设,3家企业被评为“第六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总数达到15家;新命名5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总数分别达到10家、126家,示范引领作用和规模效应日益显现。全省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02.6亿元,带动就业15.2万人。动漫原创能力不断提升,5家动漫企业通过国家认定,《〈论语〉名句故事》及配套图书等3个项目入选2014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扶持计划。

3、要素保障不断增强。成功举办2014山东省“文化项目社会办”活动,邀请民生银行作为承办单位,征集重点项目307个,总投资约617.61亿元,涉及文化演出、文化活动、文化产业等多个门类。加强项目宣传推介,197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成功列入国家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居全国各省区市前列。巨野县书画艺术产业园入选文化部2014年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名录。联合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等部门,制定《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与中信银行济南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效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题。积极筹备成立山东动漫行业协会,成功举办山东省动漫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组织参加2014国家原创动漫高级研修班,举办山东省演艺产业剧场运营管理高层研修班,有效促进了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六、文化市场执法管理规范有序

1、上网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取得初步成效。启动实施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计划,创新市场监管机制,积极拓展电子竞技、网上购物、教育培训等服务功能,重塑网吧行业良好形象。青岛、济宁、临沂3市开展了上网企业星级量化管理试点,建立健全奖优罚劣、动态管理机制,有效改善了上网企业社会形象。

2、重要节点、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加大。坚持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着力加强暑假、五一、十一等重要节点和演出、娱乐、网吧等重点领域监督执法,重点打击色情低俗演出、网吧超时经营、接纳未成年人等违法经营行为。2014年全省执法人员共出动175万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43万余家次,受理举报2000余件,立案调查2800余件,办结案件3067件,有效净化了文化市场环境。

3、规范执法水平更加提升。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自由裁量权,组织完成《28365365.com备用行政裁量基准》,对65类违法行为作了具体规定。加强文化市场执法信息化建设,建成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北方分中心(服务覆盖12个省份)、省级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中心,市、县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

4、综合执法对口交流协作项目顺利实施。加快推进文化部“中西部综合执法能力提升计划”,制定《山东、甘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对口协作交流能力提升三年(2014-2016)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济南、青岛、潍坊、临沂等市确定为执法能力提升工作对口市,合作交流工作有序推进。

七、文化改革发展保障坚实有力

1、科技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大力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组织完成国家课题“十艺节在区域社会文化发展中价值与影响力实证研究”,对十艺节创新经验、影响力评价、后十艺节效应进行了全面系统总结。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齐鲁戏曲之地域文化特色研究”等6个项目入选,“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美术现状与发展研究”入选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实现重大项目零的突破。加强首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成果推广与应用,组织开展系列报道,编辑出版创新成果,文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2、资金投入持续增加。在山东演艺集团预算单列、基建项目投资业已完成、全省各级压减预算的前提下,落实部门预算资金32461万元,比上年增加2713万元,增长9.1%。十艺节结束后,艺术创作资金增至3000万元,为持续繁荣提供了有力保障。落实省直四馆免费开放经费2050万元,增加1018万元,增长98.6%

3、人才队伍建设成绩突出。加强班子建设,配齐配强各级班子力量。深入推进“大师引进工程”,实施省革命老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开展全省人才工作集中调研,形成《全省“十三五”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三批齐鲁文化英才评选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山东省吕剧院等7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12名同志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大力抓好“第一书记”帮包工作,全面落实“五通十有”目标,抓党建、促脱贫,取得明显成效。

4、安全生产保持良好态势。把抓安全生产作为贯穿全年的一项基础工作。联合省公安消防总队,开展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对省直文化系统全部督导检查一遍,向17市派出7个督导检查组,督导检查县级公共文化单位6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0个、村文化大院32个,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和巩固。认真组织开展冬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加强督促检查,狠抓责任落实,全年全省文化系统安全生产态势良好。

八、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形成新常态

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和省纪委部署要求,调整领导分工,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自身建设,细化监督措施,切实做到从严治党、管党,把党风廉政建设牢牢抓在手上。

1、各级责任落实到位。厅党组出台《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业务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一同落实。成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厅党组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厅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建立党风廉政监督员制度,在各处室、各单位聘任兼职党风廉政监督员,将监督网络向基层延伸。聘任监督员40名,构建起覆盖全系统的日常监督检查网络。

2、思想政治建设常抓不懈。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作为一项硬任务、硬措施,采取以会代训、集体学习、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着力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年初制订学习计划,编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等学习资料9期,全年组织专题学习、集中学习20余次。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参加全省德廉知识测试,全部一次性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警示教育读本《来自铁窗内的忏悔》,到省监狱听忏悔报告,观看廉政戏剧莱芜梆子《儿行千里》、吕剧《断桥惊梦》、纪录片《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及时通报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成效明显。以创建文明单位和文明行业为抓手,深入推进四德建设,广泛开展道德经典诵读、文明有礼培育、志愿服务、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倡导等活动,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举办道德讲堂,道德实践活动具体化、常态化。

3、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认真抓好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厅党组43个整改事项、26个制度建设计划和厅直属单位182个整改事项、314个制度建设计划全部完成,有力推动了作风转变、事业发展。认真抓好与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衔接,注重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对下级查摆出的问题,厅党组坚持担子一起挑、责任一道扛,纳入厅整改方案,联动解决问题。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在省直文化系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全面排查深入整改工作,排查出531个问题,逐项研究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抓好整改落实。

4、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围绕管权、管钱、管人、管事,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对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厅党组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召开次厅党组会20余次,对重大事项坚持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完善议事决策制度,坚持重大事项充分酝酿,党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重要事项实行票决,党组书记末位发言。制定《28365365.com备用机关财务管理办法》,落实预算编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开支标准,建设财务监管控电子平台,对“一支笔”实行分权制衡,逐级审签、分级审批。实行财务人员统一管理、定期轮岗制度,在不改变人员身份和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分期分批轮岗,防止财会人员成为“一把手”的“钱袋子”。全面推行审计制,实行事事审计、时时审计、处处审计、全程审计,确保每一笔资金使用合规合法、程序规范,做到每项开支、每项活动、每个项目“干干净净、利利落落、清清爽爽”。积极推行公开公示制,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院务公开、馆务公开、团务公开等一系列制度,利用省文化厅官方网站等渠道,坚持把干部人事任免、专项资金使用、文艺评审评比、国有资产处置等全面公开、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接受群众评议。

5、正风肃纪取得实效。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办法,狠抓“四风”整治。将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与新闻出版会议、广播电视会议、文物工作会议合并召开,组织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等系列调研,全年发文同比减少6.9%,公务接待人数下降14.1%,因公出国(境)批次减少12.5%,公车数量缩减13%。强化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和生活纪律。出台《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具体办法》,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行政效能和为民务实清廉情况,进全面监督检查,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察觉、早反映、早制止。认真开展治理节庆活动、公款赠票、“庸懒散”、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和会所中的歪风等专项行动,突出抓好中秋、春节期间“四风”治理。全省文化系统形成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勤政廉政的良好氛围。

您是第8304646位访客

版权所有:28365365.com备用维护更新:28365365.com备用办公室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地  址:济南市和平路59号电  话:86568871邮  编:250000ICP备案:0904228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