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化资讯 > 文化风向 >

来源:《中国文化报》 来源作者:申晓娟 来源时间:2017-09-20编辑人:文宣  发布时间:2017-09-20 11:20:55 浏览次数:

坚持普遍均等服务 推动事业转型发展

  今年7月,《“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文化部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主管部门继“十二五”规划之后发布的第二个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标志着政府对公共图书馆事业宏观管理与规划职能的履行更为规范,更为充分,也更为科学。特别是《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保障法》)实施后出台,是全国公共图书馆贯彻落实《保障法》,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规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将成为各级图书馆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的行动纲领。

  《规划》以坚持导向、服务大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兼顾、创新发展,服务基层、提升效能为基本原则,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十三五”时期10个方面的定性发展目标和12个量化发展指标,部署了8个战略重点、26项主要任务、19个工作项目,为构建覆盖城乡、服务高效、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绘就了清晰的路线图。整个《规划》内容丰富,既有前瞻性,又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推广成功经验,解决现实问题;既谋求整体发展,又注重重点突破,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项目抓手与工作举措,对于明晰“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思路具有重要意义,读来令人振奋。

  传播先进文化,坚持正确导向。公共图书馆承担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规划》将“坚持导向、服务大局”作为事业发展的四项基本原则之首,突出强调了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中所应发挥的导向作用,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固树立阵地意识,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规划》还专门就“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一系列重点任务与工作项目部署,要求实施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等项目,旨在加强对传统文献典籍的整理推广和开发利用,并发挥图书馆在文献典籍收藏、文化交流空间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与弘扬。《规划》还特别提出了建立“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和“海外文化中心图书馆”,为图书馆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了抓手。

  推广试点经验,补齐发展短板。近年来,各地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结合地方实际积极探索,在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些重点薄弱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成效显著。《规划》很好地吸收了这些成功经验,特别是通过部署总分馆制建设任务、城市24小时阅读服务空间项目、公共图书馆互联网服务覆盖项目,提出配合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区域图书馆联盟,倡导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引入社会专业机构委托经营或实行业务外包等,力求广泛推广应用地方经验,为解决全国层面上区域发展不均衡、服务效能不高、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社会公众利用不便等问题开出了“药方”,必将有力提升公共图书馆面向基层百姓、面向区域发展提供更为便捷、更为高效、更贴近需求的专业化服务的能力。

  更新发展理念,推动事业转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生产、传播与利用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馆作为信息处理与服务的专业机构,其传统的生存形态也受到很大冲击,谋求转型发展是图书馆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应对的时代命题。《规划》通篇贯穿着随社会发展变化、用户需求变化和技术手段变化而变化的新发展理念,要求“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特别是通过标准化建设、体系化建设、数字设施建设调整和完善设施网络布局;在资源采集端,要求加强数字资源和新媒体终端适用资源建设;在信息服务端,要求普遍提供互联网服务和移动终端服务。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规划》在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转型发展中,秉持了专业化与信息化双轮驱动的理念,一方面坚持“练内功”,提出要提高图书馆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从而“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企业和教育科研机构提供专题服务,为社会公众创新创业提供文献支撑和信息服务”;一方面坚持“借平台”,要求图书馆积极与其他社会化服务平台对接,从而使图书馆服务在新技术条件下尽快而深入地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学习环境。

  彰显普遍均等,力求惠及全民。提供普遍均等的服务是现代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理念。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的发布,被学界普遍赞誉为现代公共图书馆精神在中国的弘扬与实践。《规划》进一步彰显了这一理念,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作为“十三五”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点目标之一,提出“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为实现这一目标,《规划》多管齐下,立体部署。一是多渠道延伸图书馆设施在基层的覆盖,包括因地制宜建立总分馆体系,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作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服务点,“推动符合条件的农家书屋成为分馆。鼓励符合条件、具有资质的上网服务场所成为基层服务点”;通过流动服务拓展服务半径;通过自助服务空间和设备打造百姓身边的公共阅读场所。二是多手段满足群众基本需求,包括开展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实施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提升计划,为不同用户提供针对性服务,为特殊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帮助。三是利用新技术延伸图书馆服务空间,包括建立基层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引导优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向基层传输;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全部具备提供互联网服务和移动终端服务的能力;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开通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服务,实现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上线。四是为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提供路径。包括推动全国地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合作建设、捐资、捐赠、捐建、提供志愿服务和外包服务等多种方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

  (作者系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副院长)

您是第8304646位访客

版权所有:28365365.com备用维护更新:28365365.com备用办公室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地  址:济南市和平路59号电  话:86568871邮  编:250000ICP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