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化资讯 > 工作动态 >

来源:《人民日报》 来源作者:肖家鑫 来源时间:2017-08-24编辑人:文宣  发布时间:2017-08-24 17:12:00 浏览次数:

弘扬传统文化 德润齐鲁大地

  一张“四德”榜,村风大变样

  回忆起4年前,第一次在村里张贴“四德”榜的情景,山东省曲阜市防山镇钱家村支部书记史国强连说好几个没想到:“没想到村民这么在意,没想到效果这么好,没想到村风大变样。”

  史国强说的“四德”榜,全称“善行义举四德榜”,指的是“爱德、诚德、孝德、仁德”,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建立良好道德规范和构建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凝聚道德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四德”分别对应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在钱家村的中心位置,“四德”榜张贴在墙,受表彰村民的照片醒目,事迹也陈列其上,有的是邻里公认的“好婆婆”“好媳妇”,有的则是村里有名的“热心肠”。在山东,这样的榜单已经在城乡竖起了9万多块,百姓身边的正能量不断传递。

  史国强回忆,榜单刚刚设立时,大家都不愿意上榜。淳朴的村民觉得,虽然是好事,但把自己的照片放在这么醒目的位置,怪不好意思的。经过动员和民主投票,村里成功选出了大家心目中公认的善行义举,十几位村民上榜。

  没想到,“四德”榜一经推出,就备受欢迎。“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子提了起来,评上的欢天喜地,没评上的暗暗使劲。”史国强说。

  今年60多的陈玉华入选村里第一批“四德”榜,因为孝敬老人,善待儿媳,被评为村里的“好婆婆”,她将证书和牌匾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客人一进屋就能看见。“自从村里推出‘四德’榜,婆媳关系、邻里关系都好了很多,以前常有因为一些琐事骂街的,现在早已销声匿迹。”陈玉华高兴地说。

  在曲阜市尼山镇圣源村,“四德”榜的设置更加细致。公示牌上详细记录着村民的“四德”表现:冯克辰老人的儿子冯敬平,一年给老人买四套衣服,每天陪老人散步聊天;冯克银的儿子冯敬元每月给老人10斤面、2斤油,为老人购买收音机,下载戏曲等老人爱听的节目……

  “儿女孝不孝顺全看榜!”圣源村支部书记冯敬华表示,“四德”榜小到陪老人多长时间,大到见义勇为事迹等,都标得清清楚楚,每半年公示一次。“现如今,村民们都争着比孝顺、做模范,生怕做得不好丢面子。‘四德’榜是身边人说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励身边人,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

  传统文化疏导基层矛盾

  与“四德”榜相配合,传统文化在民风、村风、家风的建设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孔子故里的曲阜,利用自身优势,将传统文化融入道德建设中。

  曲阜的400多个行政村全部建设有孔子学堂,定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史继贞是一位退休教师,退休后,他承担起钱家村孔子学堂的讲课任务。“主要以容易理解、能够指导生活的传统文化知识为主,还会配合发生在村民身边的真实故事,以启发他们敬老孝亲,乐于助人,比如孔子所说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史继贞说。

  “礼之用,和为贵”语出《论语·学而》,在曲阜,这句话不仅被印在了传统文化展示牌上,还在实际的基层社会治理中实现了具体化运用,这就是已经遍布405个行政村的“和为贵”调解室。

  在钱家村,史国强笑着告诉记者,“和为贵”调解室已经半年多没有纠纷处理,快“关门歇业”了。原来,随着“四德”榜、邻里守望、乐和家园等工程的推进,村里的那点小事甚至都出不了家门、出不了胡同,很多矛盾在萌芽阶段就被化解。

  在史国强看来,推进道德建设不仅涵养了好的村风、家风,也让国家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更加顺畅。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善行义举“四德”榜是山东省5年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传统文化涵养民风民俗的生动缩影。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强调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山东积极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顶层设计,2016年初,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等6部门联合推出7类31个“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重点项目。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蔚然成风。几年来,山东大学等院校、机构的儒学研究专家、教授走出书斋,“背着干粮替孔子打工”,深入乡村社区,教化一方。如今,山东省建成乡村儒学讲堂近7000个,开展活动3万余场次,参与群众400万余人次;建成社区儒学讲堂2200多个,开展活动1万余场,参与群众70万余人次。

  山东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丰厚滋养、以革命文化为深厚根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价值引领的文化自信,本质上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坚定自信。山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革命文化波澜壮阔,现实文化丰富多彩,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具有独特优势和基础条件。

  润物细无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通过各种有效载体得以“物化”,融入社会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

  道德模范的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引领着社会风尚。2012年3月起,“山东好人之星”栏目就抢占了省内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时段,人气颇旺。

  山东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学雷锋,做山东好人”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共评出近4000名“山东好人”、274名“山东好人之星”,86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数量居全国前列。评选263名全省道德模范,其中13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

相关文章

您是第8304646位访客

版权所有:28365365.com备用维护更新:28365365.com备用办公室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地  址:济南市和平路59号电  话:86568871邮  编:250000ICP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