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省艺术研究院 来源作者: 来源时间:2017-01-19编辑人:文宣 发布时间:2017-01-19 13:59:32 浏览次数:
2016年,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山东省戏剧创作室在省文化厅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和文化厅中心工作,立足单位实际,开拓业务职能,充分发挥理论研究的阵地作用,突出科研成果转化的实践影响,服务大局,锐意进取,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通过广泛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推进规范化建设
一是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强化本单位基层组织建设。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共山东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印发《关于在省直机关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及中共28365365.com备用党组印发《关于在省直文化系统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工作实际,我院制定了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关于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等学习制度。以院各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紧密联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状况,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作主动性,进一步密切党的组织建设、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严明党建工作责任制,把从严治党的宗旨真正全面落实到各个支部和每一名党员,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使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严密且切实可行。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党总支目前下设四个党支部,分别为科研支部、创作支部、行政支部、离退休干部支部,党员56人(包括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本年度通过党总支书记上党课、集体学习、个人自学等方式,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强化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笔记制度,督促党员干部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在党总支组织集中专题辅导的同时,由各支部自行开展小组学习讨论,为党员干部学习交流提供平台;严格按照活动计划,组织了观看学习教育影片、参观济南战役纪念馆、“两学一做”知识测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强化党员的党性意识、政治意识、规矩意识、道德意识、奉献意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一位党员的能动性,形成以基层建设为基础,促进组织规范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结合“两学一做”活动,结合“两学一做”的学习,领导班子和单位上下形成了整体环境好,学术氛围浓,风清气正,人心思进,同志们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局面。年度,我院院长张积强还获得全国艺德标兵称号。
2016年,我院有两名研究生学历的积极分子申请入党,这不仅有助于我院党员队伍的扩大,更有助于我院党员队伍在学历水平上的提升,目前,高学历、高层次的党员队伍建设已成为我院党员队伍建设的特色之一。
强化组织建设的同时,我院还充分发挥院工会和妇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院工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工会法》和工会工作制度,切实履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职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并对家庭困难职工给予救助。积极开展文体活动,组织职工开展了书画比赛、“三、八”妇女节知识竞赛等职工活动。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为老干部送温暖,并做好离退休老同志的来访、信访工作。
落实计划生育管理责任目标,强化计划生育管理责任制,完成计划生育年度管理目标。
二是以严格的制度化管理,有效推进单位制度建设和工作保障。根据省艺术研究院的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山东省艺术研究院考勤管理制度》《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办公用品管理制度》《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工作会议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业务人员考核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杜绝违章违纪现象,确保各项工作职责履行到位。同时,建立《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公文管理制度》、《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管理制度》等,完成了公文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基本实现了公文运转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年度完成了法人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备案、党员信息整理、补交党费、职工保险等政务工作。
加强印章和证书管理,严格按照要求悬挂《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制定《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公章管理制度》,对每一次公章使用进行登记。及时报备、公开登记管理信息。
严格执行财政纪律。做到档案管理规范化、账目登记细致化。按照规定,完成年度经费预算、决算工作,日常开支结算申报工作、各项招标工作和年度职工工资发放工作。
此外,积极改进信息制度建设。完成院官方网站的顺利改版升级,年推送信息百余条,院官方网站更新信息110余条,以信息制度促进工作进步,使之成为我院对外宣传新的、重要的窗口。
三是加强人事管理以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山东省唯一的艺术科研单位,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拥有众多知名专家和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队伍。其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齐鲁文化名家和齐鲁英才等学术拔尖人才。目前,我院在编人员51人,专业技术人员49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专业技术二级岗位2人),主要适用艺术科研和艺术实践的双重层面;学历层次方面,超过90%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4人(1人博士后),均毕业于一流大学,总体学术水平较高。同时,我院十分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为了他们的快速成长,创造各种学习、实践机会,积极鼓励中青年专业人才参与艺术创作实践和舞台实践,使其承担起多项院属重点课题任务。
2016年,我院开展了省属事业单位处级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公开招聘工作。按照省文化厅《关于省直文化系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实施竞聘上岗的通知》要求,开展本院岗位竞聘工作。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单位增减人工作。
二、围绕文化中心工作,大力做好艺术科研以及相关工作
一是学科和艺术科研基地建设。我院拥有“戏剧研究”和“文艺学”两个重点学科项目,是武汉大学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实验基地,也是省内唯一一个文化艺术科研类基地。截止到2016年11月,我院已与冠县人民政府、兖州区人民政府、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临沂大学、山东中演公司、韩国戏剧导演协会等地方政府、高校、中外演艺机构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艺术科研实践基地。
二是科研工作稳步发展,努力创新。2016年,我院举全院之力打造的《儒学与艺术学》论丛项目进入编辑出版阶段。该项目是我院为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体现山东省唯一的省级艺术研究机构的学术担当,开展的重点学术项目。作为国内相关领域的首部科研著作,《论丛》着眼于系统呈现我国儒学对艺术主要门类的重要影响,探讨儒学与艺术间的密切互动,包括《儒学与艺术》《儒学与音乐》《儒学与戏剧》《儒学与曲艺》《儒学与舞蹈》《儒学与绘画造型艺术》六个专题,每个专题独立成册,整套丛书约120万字。该项目先后入选28365365.com备用“大师引进工程”、山东省“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第一批重点项目。
同时,我院今年还完成了《梨花大鼓大全》(一套四册)的出版发行和《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保护传承项目——山东梆子传统剧目集》(五、六)的编辑工作。年度出版发表艺术科研类成果计200余万字。
三是围绕全省文化中心工作,不断拓宽艺术科研职能作用,承担更多社会职责。2015年,省文化厅在我院设立了山东省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办公室。两年来,在2015、2016年度资助项目申报评选工作中,我省连续两年实现国家艺术基金申报项目的全覆盖、实现了受资助单位和个人数量的较大突破,共有79个项目成功立项,入选项目数量从办公室建立之前的全国中后水平,一举提升到全国第3和第5位。比2014年,立项项目及资助资金的增长率超过了300%,受到厅领导的多次表扬。
2016年,为配合全国地方戏曲普查工作,我院成立了山东省地方戏曲普查办公室,较好地完成了职责任务。积极推荐院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全国梆子戏曲音乐研讨会、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高峰论坛等全国性艺术科研活动。此外,还配合省文化中心工作,持续做好《人文天下·戏剧丛刊》改版后的编辑出版工作,使之成为宣传我省文化工作、探讨文化艺术科研的重要阵地。
四是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稳中求进。加强珍贵艺术资料的保护和利用,对院藏线装书籍(300余函,2900多册)进行了系统整理及信息电子录入工作,并对其作了防尘、防潮、防虫等保护措施,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科研人员提供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持续推进院藏图书信息化管理,今年基本完成院藏图书资料的重新编码、上架及详尽信息录入工作。
三、突出艺术实践作用,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一是“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濒危地方戏曲保护成绩斐然。继2015年我院推出“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菏泽大弦子戏剧种的抢救性恢复”项目,挖掘、复排了消失四十多年的剧种——大弦子戏传统剧目《两架山》,并形成剧目、纪录片、科研报告“三位一体”的科研成果后,2016年度,我院启动了“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的第二个项目,对冠县地方濒危剧种——蛤蟆嗡进行挖掘、整理。这是在文化部关于全国地方戏曲普查工作的大背景下实施的,对地方戏曲抢救“三位一体”科研成果转化模式的再实践与新发展,同时也开拓了省级艺术科研机构县域合作的先河。今年年中,大型戏曲蛤蟆嗡《武训舍情》已经分别在聊城、济南汇报演出成功,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相关的纪录片在山东电视台播出,“三位一体”的理论成果集也将出版,使地方濒危剧种保护的“三位一体”山东模式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在全国地方戏曲每年都在减少或消亡的大背景之下,山东呈现增加态势,这不仅体现了艺术科研部门的独有作用,也体现了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在此基础上,我院还加强了对五音戏、茂腔、四平调等濒危剧种的抢救挖掘和保护,通过科研理论总结,以舞台呈现来带动剧种发展;作为“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中的一项重点常态工作,齐鲁艺术家之“山东地方戏曲音配像工程”也已经完成了淄博五音戏音配像全部录制工作,五音戏《鲜樱桃经典唱段集》纪录片正式出版发行。
通过近两年的深耕细作,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的地方戏曲保护工作已经在全省打响了知名度。通过“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我们与地方政府、地方院团合作,救活了一个个濒危剧种,收获了一个个鲜活的成果,得到的广泛社会效益也让当地政府真切感受到了文化软实力的巨大影响。通过我们的努力,在菏泽市、金乡县、冠县等地,原本没落的剧种和院团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有的成立了专业院团,有的解决了人员编制和扶持资金,有的实现了建设剧场的目标,“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不仅让濒危剧种得以复活,更是激发了地方院团的活力,成为我省地方戏曲复苏与振兴的孵化器。
二是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走出国门。2016年,我院打造的“大师引进工程”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舞剧《兰》持续引发社会关注。舞剧《兰》在“大师引进工程”重点科研项目《儒学与艺术学论丛》编撰工作的基础上,为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深度挖掘和广泛传播,利用传统舞蹈研究和实践优势,结合《儒学与舞蹈》专题的研究成果,以“兰”为主题,推出了一部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舞剧作品。该项目以我院音乐舞蹈研究所为班底,吸引台湾艺术家加盟。同时,依托我院多年来创新、运营舞台剧市场的宝贵经验,《兰》采用了由艺术研究、创作机构创作出品、高等院校提供演出队伍、专业视效团队包装、专业艺术制作机构运营、专业院线推广的“五位一体”创作模式,同时还集合高效力量启动舞剧《兰》项目的理论研究,跟踪项目的整体运行,最终形成理论成果集。这样的创新模式既整合了社会资源,又弥补了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劣势,实现了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
2016年初,舞剧《兰》在山东省会大剧院进行了阶段性演出,得到了极大地社会反响,收获了如潮的好评和巨大的成功,省内十余家媒体到场关注,并在第一时间对演出盛况进行了报道。舆论和专家认为,《兰》释放出与传统舞剧截然不同的呈现,体现出符合时代需求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和谐共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的具体体现,并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此后,舞剧《兰》的精简版又先后于今年5月,作为我省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亮相在新加坡举办的“2016新加坡·中国山东文化年”开幕式;9年月,受邀参加“儒通世界 现代泉城”2016济南国际文化周开幕式活动,成为我省对外文化交流的新的品牌。12月,舞剧《兰》第二阶段提升、打造工作完成,在省会大剧院正式首演。
2016年,由我院和省戏剧创作室合力打造的话剧《把日子提前过》进入复排。此剧获得了泰山文艺奖最佳编剧奖和戏剧类二等奖,入围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15—2016年度初选剧目,成为我院科研成果转化的鲜活案例。此外,由我院和山东歌舞剧院、山东艺术学院联合打造的歌剧《檀香刑》顺利入选2016年度山东舞台艺术重点选题和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即将正式实施。
由我院和省戏剧创作室联合推出的中韩合作话剧《灵魂深处的一滴泪,不曾流》《丁兰,Pieta》于年内上演并获得强烈社会反响。通过这两部作品的打造,我院开拓了中、韩戏剧人跨国合作的模式,促进了年轻业务人员的成长。我院研究人员于2016年两次受邀赴韩国,参加了“2016戏剧新春文艺展”,期间举办讲座,推动了中韩戏剧文化深入交流,并进一步拓展了中韩戏剧的新合作。韩国方面与我们合作受益颇多,作品得到了韩国艺术基金的资助,这在韩国也是第一次。
2016年,由我院创作出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中国古典戏曲服饰意象展演《大羽华裳》在秘鲁首都利马成功上演。《大羽华裳》是我院创作出品的国内首部原创性戏曲服饰意象艺术展演,自问世以来,深受国内外观众好评,曾多次走出国门,出访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国家,进行对外文化演出交流,是我院精心打造的一张对外文化交流名片。
本次《大羽华裳》的秘鲁之行是为配合习主席出席APEC会议,作为我国2016“感知中国”拉美行的重要活动之一。《大羽华裳》被选为开幕式唯一一台演出剧目。
《大羽华裳》在秘鲁持续两天的演出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当地媒体广泛关注。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在演出结束后说,“这是一部最好的演出剧目,非常有特色,感谢山东,感谢所有演职人员。”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凤凰网等分别对活动给予了重点报道。
可以说,这次演出是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性普及,也是中国和山东,送给大洋彼岸的最好的文化礼物。这是这一项目自推出以来的最高级别演出,同时也标志着《大羽华裳》进入国家层面,由我省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上升为国家级对外文化交流品牌。
四、挖掘艺术保护新路径,做好非遗传承与发展
作为全省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我院承担着“山东大鼓”、“山东琴书”、“山东快书”、“山东古琴”等首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2016年,我院组织举办了“‘到金乡听戏’全国媒体行学术论坛”和“国之正音·诸城遗韵——纪念诸城派第五代传人高松如先生逝世三十周年音乐会”等高端传承活动,并于非遗日期间举办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此外,今年我院分别在冠县、临沂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交通学院、阳信艺术学校等省内近十家高校和文化机构成立非遗传承基地,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我院还在今年首次参加的省直公益文化类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一举取得第一名的成绩。
2017年工作打算
2017年,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和山东省戏剧创作室将按照中央和省里有关部署,围绕文化中心工作,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艺理论研究和实践转化。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推进“大师引进工程”,进一步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推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宣传推广工作是两家单位的常规性工作之一。2017年起,两家单位将以儒学研究为根本,启动以下工作。
一是启动《兰之舞谱》出版发行项目。该项目以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舞剧《兰》为基础,目的是汇总、整理舞剧所呈现的舞蹈语言,并对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加以提炼、解释和升华,辅以理论研究,并集结成册形成理论成果集,实现这一项目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归到理论的良性循环。
二是启动以“兰”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主题和演变研究,揭示传统文化中这些意象的文化渊源,研究其对历代文人审美风尚和审美心理产生的影响、各种意象在现当代产生的新变和对国人的影响,从而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持久绵延的本体动因,并形成理论文集出版。
三是启动儒家文化研究之山东礼乐文化研究。儒家文化的研究,作为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大师引进工程”的常设项目,一直是我院历年来的研究重点。项目前期,我院已对孔孟文化基础性学理和山东古乐舞的基础性学理进行了集中挖掘。未来计划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科研成果转化艺术实践项目,开展山东礼乐文化研究,对于从学理上阐释古代中国何以走上礼乐治国的道路,从而更好的解读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2017年还将完成《儒学与艺术学论丛》的全部编辑工作并正式出版发行。
二、继续做好“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
依托两家单位“山东省艺术研究创作基地”建设,持续推进“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品牌扩展,对我省濒危地方戏曲进行进一步挖掘整理,跟进项目保护传承进程,巩固保护成果。
2017年,发挥两家单位在临沂市、兖州区、定陶区等基地的建设成果,继续拓展与地方政府、文艺院团的合作,启动对山东梆子、两夹弦、五音戏、聊斋俚曲等剧种的系统性恢复和研究,跟踪大弦子戏、蛤蟆嗡的后续保护,进行纵深研究。目前已确定与兖州区山东梆子剧团合作打造《清官牛运震》,力争按照“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高点定位,打造艺术精品;与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中心合作开展两夹弦保护项目,按照濒危剧种“三位一体”的保护模式,先期推出剧目《愣姐》;与临沂市文化部门合作,打造反映时代楷模赵志全先进事迹的舞台剧目,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两架山》之后,与菏泽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合作打造第二部大弦子戏《金麒麟》,2017年上半年即将上演。
三、建设青年理论人才高地,推动艺术理论研究向高端发展
拟在精选省艺术研究院青年学者的博士、硕士论文及建院以来其他优秀论文的基础上,启动《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青年学者理论文集》编辑出版计划。这些论文将涉及文化研究、文学理论研究、美学研究、古典文论研究、戏剧研究、舞蹈研究、音乐研究、绘画研究等领域。论文将以对当下文化热点的切入,表现出省艺术研究院青年学者的敏感和锐气,以对艰涩深奥经典理论的解读,表现出省艺术研究院青年学者不畏艰难的学术勇气。
此外,由我院青年理论人员独立完成的《明代翰林馆课研究》已经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这是我国相关项目体系中级别最高、立项难度最大的项目。2017年,将做好该项目实施工作。
四、努力创作精品剧目,推动文艺精品对外文化交流
2017年,两家单位将继续整合资源,依托韩国戏剧导演协会、山东中演公司等战略合作伙伴,整合本单位艺术创作力量与艺术科研优势,强化艺术科研实践转化活动,探索新的集学术性、开拓性于一体的艺术实践项目,打造贴近百姓生活、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尽全力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做好剧目创作及储备工作。同时,两家单位将再度创新,继续打造一部形式上更加新颖、内涵上更为厚重的中韩合作话剧,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
五、打造原创剧场品牌,建立我省艺术创作与推广新模式
近年来,两家单位在话剧演出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开创了戏剧出品的“3X”模式,并逐渐形成了山东话剧小剧场品牌。2017年,计划将小剧场品牌模式向舞蹈及戏曲领域延伸,打造省内第一家舞蹈小剧场和戏曲小剧场,与业已成熟的话剧小剧场一起,在山东创造小剧场艺术创作与推广的创新型立体模式。其中,舞蹈小剧场将依托我院音乐舞蹈研究所,旨在融合山东本地舞蹈资源,采用当下最为先进的舞蹈表现形式,以新颖的手段、独特的呈现,传递舞蹈新理念;戏曲小剧场将依托我院文化传播研究所,综合我院近两年地方戏曲保护工作经验和《大羽华裳》创意推广经验,以现代手法展现传统戏曲魅力,吸引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关注戏曲艺术。
六、做好戏剧曲艺类非遗保护相关工作
我院《山东皮影戏研究》已获得2016年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立项,2017年将启动课题调研及前期筹备工作;举办纪念中德建交45周年暨第二届“欧眼看非遗”系列活动,扩大山东非遗项目的对外推广与交流;持续推进曲艺手抄本抢救整理出版工作,对聊城闫子敬手抄本山东快书曲目进行整理,并结集出版;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院属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建设等工作。
七、做好国家艺术基金的相关工作
自2015年省文化厅在我院设立“山东省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办公室”以来,我院积极组织、统筹安排,充分发挥艺术科研机构专业性队伍的优势,相关工作位列全国前列。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正在进行,我院将再接再厉,为我省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使全省申报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