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化报》 来源作者:苏 锐 文/图 来源时间:2017-10-09编辑人:文宣 发布时间:2017-10-09 10:08:03 浏览次数:
基层工作量多面广,无法给地方带来可观财政收入的公共文化服务怎么办?记者近日调研发现,秉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山东部分地区的党委、政府正转变既往思路,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狠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初显。
主要领导高度重视
9月9日,山东省安丘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议召开,安丘市委副书记、市长杜建华出席并讲话。主要领导的出席,正因其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
“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既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巩固党的基层文化阵地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惠民工程。”杜建华说。在会上,他要求各单位负责人要在“建”上花力气,在“管”上下功夫,在“用”上见实效,“主动担当,精心研究,做到心中有数”。
党委、政府主要或分管负责人参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项会议,在以前的山东并不多见,现在却成了常态。
“淄川文化云”是淄博市淄川区近年来在“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探索之一。该平台自上线以来,凭借精准、高效的“点单式”服务,有效提升了当地公共文化服务效能。9月1日,“淄川文化云”改革创新经验推介会在淄川区召开,淄博市各县区党委、政府的分管负责人悉数出席。淄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荣青更是亲自在会上介绍了“淄川文化云”的经验,并分享了自己对“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认识。毕荣青认为,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下,公共文化服务正在向“智慧”和“互联网+”转型。传统方式的服务效能已不能真正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需要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的转型升级,需要与现代科技、“互联网+”进行全面结合。
类似情况在山东还有很多。在潍坊、滨州、东营等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会议,当地常委或分管市长都会全程出席,彰显了地方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红红脸、出出汗”找问题
自中办、国办2015年初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来,山东各地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部署频率明显加快。无论是现场调研还是调度会、协商会上,山东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负责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坚持问题导向,以“红红脸、出出汗”的发言、谈话,避免了工作的一些误区。
今年7月,鲁中某市召开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在发言环节,该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不点名地批评了个别县不注重提升服务效能:“有些地方争荣誉时一、二把手齐上阵,拿到牌子后就找不着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光说不动,开会去看很热闹,参观人员一走就关门。”“农村电影放映的都是老掉牙的片子,没放完人就走光了。”
鲁西南某市文广新局局长的讲话更有“辣味”。近日,该局召开重点工作调度推进会,针对一些基层单位不全面剖析差距的问题,他表示:“有些地方的文化场馆根本不达标,有些场馆滥竽充数、一馆多用,有些县区至今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馆、文化馆,有些乡镇、村居的文化场馆更是名存实亡、破烂不堪。”
他告诉记者,今年起,当地将对各县市区文化建设进行年度综合评价。根据当地市委、市政府的精神文明建设综合考核相关要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成绩在平均分以下的一律差评;考核成绩在最后一名的一律追究不作为责任。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高迎刚近年来调研了山东多地的基层文化建设情况。他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对基层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出台多项法规条文进行指导。但也应看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欠账仍然很多。党委、政府的重视是一方面,各地方更要基于科学的分析与研判,找准自身问题,精准发力。
“人”是最根本的因素
怎么搞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在部分专家看来,“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上述鲁西南某市文广新局局长表示:“经过调研发现,目前有的文化站长和文化管理人员身兼多职,专人不专用,将文化工作束之高阁,严重制约了文化惠民服务效能的发挥。”
山东很多地方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近两年,各地针对基层文化人才的培训不断增多。
7月,潍坊市举办第二届市民文化艺术节。以全民艺术普及为目的,艺术节鼓励全市文艺队伍参加,由潍坊市文化馆给予业务辅导,并在核心城区搭建舞台进行展演展示。
8月,威海市举办首期阅读推广人培训,300多位热爱阅读、志愿从事阅读推广的民众参加。培训结束后,他们将牵头组建各地的推广队伍,助力全民阅读。
9月,临沂市启动首期广场舞指导员培训班。当地文化志愿者走进沂蒙老区的多个贫困村,将舞蹈培训送到老区群众的家门口。
“当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侧亟须下功夫研究。”高迎刚说,广大乡村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只是第一步。真正让民众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仅有齐备完善的设施是不够的,还要有“接地气”的活动和专业的文化管理员队伍。“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效能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千难万难,吸引了群众就不难,各级重视了就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