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 > 领导讲话 >

来源:28365365.com备用办公室 来源作者: 来源时间:2016-01-13编辑人:文沁  发布时间:2016-01-13 08:09:50 浏览次数:

在全省文化干部2016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2016年1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集中培训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及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学习贯彻全国宣传部长、全国文化厅局长、全省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二五”及2015年工作,部署2016年任务。孙守刚部长、季缃绮副省长就2015年文化建设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做出重要批示,刚才我受季省长委托与各市签订了2016年目标责任书,下午还要听取孙部长、季省长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代表省文化厅党组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文化工作

  回顾“十二五”,全省文化战线意气风发,凯歌猛进,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生机勃发、繁荣发展,创造了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2015年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胜利收官。总结这五年,可以用这几句话来概括:

  (一)这五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亮点频现成就卓然、整体面貌发生重大改变的五年。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建立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考核责任制,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累计投入公共文化设施385亿元,其中,十艺节筹备期间(2011年—2013年)投入249亿元,2014年投入63亿元,2015年投入73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最集中、投资量最大、水平提升最快时期。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全覆盖,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覆盖率达94.8%,比“十一五”末增长28个百分点,文化演展场馆水平进入国内一流行列。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标准》,各市迅速行动,形成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制定出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作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进。“万里海疆·万里书香”数字文化长廊工程在全国推广,全省6个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市、5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市、10个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单位试点工作基本完成。连续4年“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任务全部超额完成,“五馆一站”免费开放服务范围继续扩大,文化行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

  (二)这五年,是艺术创作生产繁花似锦硕果飘香、一批优秀作品蓬勃涌现的五年。广大文艺工作者牢牢抓住十艺节在山东举办的历史机遇,不负众望,顽强拼搏,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一大批优秀作品立上舞台。“十二五”全省推出369部大戏,2个剧目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戏剧奖”,4个剧目获文华大奖或文华特别奖,一大批优秀演员和剧目获得梅花奖、红梅奖、兰花奖、全国戏剧奖、中国歌剧奖及国际杂技金奖。2015年,全省舞台艺术创作投入2.2亿元,新创作舞台剧目180余部,创历史最好纪录。基层院团呈现改革活力,全省57个县级剧团创作上演至少15台大戏,30个县级院团复排传统大戏,总投入达5000万元。吕剧《姊妹易嫁》、柳子戏《张飞闯辕门》、新创作剧本《严蕊》入选文化部“三个一批”创作扶持项目,实现三个门类全覆盖。美术创作呈现崭新气象,“大哉孔子·中国画创作工程”顺利推进,“齐鲁画派”加快打造。2015年成功举办第十届山东文化艺术节,18台剧目入选“新创作优秀剧目展演”,285件美术作品入围“全省优秀美术作品大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剧目巡演、美术展览、图片展等活动圆满成功,吕剧《苦菜花》、舞剧《红高粱》入选文化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优秀剧目巡演”。扶持艺术创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舞台艺术“4+1工程”持续推进,形成“全链条”扶持引导的“山东模式”。积极争取国家艺术基金支持,我省35个项目入选,居全国第三,获资助资金2985万元,立项数量和资助金额同比增长220%和270%。

  (三)这五年,是文化战线内涵深化创新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五年。全省文化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挖掘和阐发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承载起薪火相传、文化传承、以文化人的历史重任。加快实施“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十大行动”,中办回访调研组给予充分肯定。全国文化厅(局)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高级研讨班在山东举办,对我省经验给予高度评价。深入发掘整理传统经典,实施海外儒学文献回归计划,编纂出版《儒学与艺术学论丛》。积极推动省政府与文化部共建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国内外征集评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故事作品500篇。“图书馆+书院”模式、乡村儒学和社区儒学创新推进,全省图书馆尼山书院基本实现全覆盖。启动实施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县域历史文化展示完成94.3%。积极推动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取得重要进展。“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投入非遗保护资金超过21亿元,国家级非遗项目居全国第二位,建成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9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举办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10个“文化遗产日”参与群众达700万人次。

  (四)这五年,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不断培育的五年。制定实施蓝黄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4个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文化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培育形成文化演艺、工艺美术与艺术品、会展广告、动漫游戏、互联网信息服务等骨干产业。目前,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7万多家,从业人员149万,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2015年达到237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3.7%左右。研究制定山东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郭树清省长亲自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部署。全省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7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36个,5个项目入选文化部2015年度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库,9个项目列入文化部2015年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库。开展演艺惠民消费季试点,与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联合发行齐鲁文化消费龙卡。召开全省文化金融合作推进会,286个文化企业、文化项目与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支持意向资金112.2亿元。建成山东省文化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潍坊文化金融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文化艺术与金融融合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初步形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能力提升工程深入推进,落实先照后证要求,改进审批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审批规范化水平更加提升。2015年,全省执法人员出动68万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5万余家次,办结案件2430件,全省文化市场保持繁荣有序发展态势。深入推进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应用,建成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北方分中心(服务覆盖12个省份),成为全国第一个所有市、县全面实现平台上网运行的省份。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平台使用率达到80%以上,存量文化市场主体数据激活率达到99%,所有新增审批及执法业务均通过平台办理。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涌现出德州市“社区综合性文化上网服务站”、淄博市“文化惠民进社区工程”试点等等一批典型。

  (五)这五年,是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日趋活跃、齐鲁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十二五”期间,我省积极借力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品牌、阵地、载体,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要出访、重大经贸洽谈、友好省州交流等重大外事活动,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建立文化交流关系的国家达到150多个。“十二五”期间,省直及各市艺术院团赴国外、境外演出交流6000多人次,举办演出3000余场,美术展览1500多场,非遗展示600多场。成功举办三届尼山论坛,七届世界儒学大会,颁发六届“孔子文化奖”,在马耳他、俄罗斯莫斯科、波兰华沙、新西兰奥克兰、澳大利亚悉尼等多个国家设立14家尼山书屋。2015年积极组织参加文化部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共派出12批322人次赴日本、韩国、埃及、新加坡、法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个城市开展系列演出、展览,取得圆满成功。着力推进“孔子文化展”标准化建设,在法国举办“孔府乐舞”演出,在立陶宛举办“孔子文化展”。开展“2015泰国·中国山东文化年”系列交流活动,成功举办“曼谷·尼山论坛”。“2015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青岛活动年”策划开展活动150多项,承办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举办中日韩艺术之夜文艺演出。省杂技团《鼓韵》参加中非合作论坛《中非时刻》文艺晚会取得圆满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及50多位国家元首观看演出,山东演艺走出去得到文化部、外交部表扬认可。

  (六)这五年,是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取得重要成效、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的五年。“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文化执法力量不断加强。省文化厅牵头负责的省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部署的4项重点任务,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部署的18项重点任务,需2015年度结项的已顺利完成,长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继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完成省直文艺院团改革尾欠工作,人员身份、资产处置、院团整合等方面遗留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改革确定山东歌舞剧院和山东省话剧院为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试点单位,组建理事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去行政化步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完善省文化厅行政审批清单、行政权力清单,建立发布政府责任清单,确定6项主要职责、26项具体责任事项、部门职责边界1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8项、公共服务事项8项。加快推进文化立法,《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颁布实施,《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山东省文化产业促进条例》列入三类立法计划,立法调研工作已经展开。加快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课题61项、位居全国前三名,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11项,文化部创新奖获奖项目2个。组织评选省政府“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获奖项目60个。

  (七)这五年,是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的五年。全省文化系统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细推进作风建设,呈现出讲纪律守规矩、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围绕管权、管钱、管人、管事,修订出台党务政务公开、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全面全程审计监管、财务定期交叉稽查、严格规范政府采购、审计成果运用、“一把手”权力分割制衡、依法依规行使部门权力等规章制度,形成相对完善的制度规章体系。深入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制定落实风险防控责任清单。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颁布后,全系统兴起学习热潮,党员干部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强化执纪问责,正风肃纪,工作效能显著提升。文化财政投入稳步增长,公共文化财政保障机制初步建立。2015年省文化厅落实部门预算3.71亿元,较上年增加5892万元,增长18.9%。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支持基层文化建设6亿元,落实省级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3076万元,项目数和资金总量实现新的突破。2015年,各市文化建设总投入78.9亿元,文化行政部门政务运行进一步优化。省里坚持每年与各市签订文化建设目标责任书,建立重点工作督查台账,加强工作调度,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全省文化系统继续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的良好态势。

  总体来看,“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2015年全省文化工作亮点频频,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省直兄弟部门和各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省文化厅党组,向在座各位,向全系统干部职工致以衷心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清醒看到,全省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我们还有7005个贫困村,其中4156个村还没有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室),扶贫任务还很艰巨;文艺创作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推动文艺院团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完善;文化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创新创意产业相对薄弱,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对外文化传播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传播交流实效有待提升;文化资源普查研究、开发利用不够,顶层设计不足,还没有形成区域文化竞相发展的整体格局;一批重大文化政策有待进一步细化落实。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关于2016年文化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今年工作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围绕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这一目标,实施创新驱动、艺术高峰、人才兴文三大战略,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对外文化交流传播、文化服务保障五大体系建设,力争各项文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瞄准一个目标”,就是紧紧围绕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把山东建设成为区域文化中心和道德文化高地。实现全面小康,核心在“全面”,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个区域落后,不让一个领域有短板。我省是最早提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的省份,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与经济建设成就相比仍然是个短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不仅不能落后,还要走在全国前列,面临着补短板、兜底线、提水平、创亮点的艰巨任务。打造区域文化中心和道德文化高地,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提出的目标定位,蕴含着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体现了山东文化战线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我们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奋发有为,勇于担当,“咬定青山不放松”,用文化强省建设的新成就、提前建成文化小康的新贡献,回报习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和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待。

  “实施三大战略”,就是实施创新驱动、艺术高峰、人才兴文三大战略。

  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改革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全省文化系统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文化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强化集成创新、协同创新,把创新贯彻到文化建设方方面面。要充分发挥省文化创新奖引领作用,全面推进文化创新,组织开展第二届省文化创新奖获奖项目宣传推广工作。着力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充分运用“互联网+”,启动建设“山东文化云”项目,筹备建设“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加强文化艺术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策研究,组织实施一批艺术科学研究课题。继续深化文化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动直属文化企业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研究制定演艺企业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办法。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推进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水平。

  二是实施艺术高峰战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文化有效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文化艺术作品不够丰富,特别是代表艺术高峰、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多。要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紧紧抓住创作这个中心任务,着力提高艺术创作质量,努力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继续实施舞台艺术“4+1”工程和“重点选题资助办法”,积极组织申报国家艺术基金,不断完善全链条扶持机制。组织开展好纪念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创作展示活动。精心打磨优秀剧目,积极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和各项全国性艺术展演活动,力争再获佳绩。组织好第二届全省小型戏剧优秀创作作品展演暨县级剧团、民营剧团优秀剧目展演、全省吕剧艺术汇演、全省舞蹈展演。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制定我省具体办法,实施山东地方戏曲保护传承扶持工程,改善戏曲院团创作生产和演出条件。加强濒危剧种抢救保护,开展地方戏经典剧目“音配像”工作,提高传承保护水平。继续实施“大哉孔子”美术创作工程,策划实施文明山东、红色山东、美丽山东三大主题美术创作,实施全省美术馆、画院专业提升计划。开展全省地方戏普查和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形成常态化。深入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惠民演出。

  三是实施人才兴文战略。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保障。要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培育计划”,即培育十名文艺领军人才、一百名中青年骨干文化人才、一千名基层公共文化人才、一万名非遗传承人才,打造多层次、可持续的人才梯队。深入推进“大师引进工程”,发挥大师引领作用,带动高端文化人才建设。扎实推进儒学人才高地建设,引进培养一批优秀儒学人才。积极开展“名师传艺”活动,组织举办全省优秀中青年导演培训班、美术创作人才培训班、剧场管理人员培训班和全省舞蹈优秀作品展演。推动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积极培育后备艺术人才。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训,举办全省文化产业政策理论、文化产业园区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管理、文化金融融合、动漫游戏产业、演艺产业运营管理等人才培训班,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常态化培训机制。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文化管理人才培训,利用3年时间对全省乡镇(街道)文化站长进行轮训,今年先期培训600名。继续做好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到基层一线服务和赴省直文化单位挂职研修文化人才选派工作。

  “推进五大体系”,就是着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现代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体系、齐鲁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体系、文化服务保障体系。

  一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贯彻《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推动标准化均等化取得新突破,补齐短板,兜好底线。各市要以县为主体制定实施方案,抓紧组织实施。全面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年内全省所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要完成改造提升任务,60%以上的村(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省7005个省定贫困村中,年内60%以上要建成综合性文化活动室。继续深化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努力扩大覆盖面,有效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积极创新服务机制,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积极开展流动服务。加快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设,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市要制定指导性目录,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拓展群众参与广度和深度,把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匹配起来。继续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继续实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加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

  二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以实施齐鲁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为抓手,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发、传承保护、普及推广。继续开展本土文化资源普查,探索建立完善分类分级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开发文化资源。以儒家文化为重点,统筹推进孔子及曾子、孟子、管子、荀子、墨子、孙子等思想研究,突出齐文化、鲁文化、莒文化、泰山文化、海洋文化、泉水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加快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等规划建设,推动形成特色文化、区域文化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完善“图书馆+书院”模式,探索建立全省尼山书院联盟;继续实施乡村儒学、社区儒学推进计划,加快城乡儒学讲堂建设。巩固提升县级历史文化展示工作,稳步推进镇村级历史文化展示。紧扣“人才”、“法规”、“平台”三个关键词,构建项目、传承人、传习所、生产性保护基地、生态保护区“五位一体”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加强普法培训及宣传,组织开展“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进一步推进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和非遗传习中心建设。对国家级、省级代表性项目保护情况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情况开展督查评估。创建一批文化生态名村、名镇,创建第二批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创新办会理念,办好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实施山东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举办振兴传统工艺高端论坛,推进传统工艺与互联网、现代生活、文化创意相结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实施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认定第五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组织开展2016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活动。组织实施“海外儒学文献回归计划”及“齐鲁珍贵地方文献回归计划”等重点工程,加强古籍保护、抢救、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推进全省古籍修复站建设,加快古籍普查进度,编纂出版一批学术专著。

  三是现代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体系。以贯彻落实《山东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为抓手,实施“互联网+”和“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文化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推进文化创意设计中心和创客空间建设,搭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平台。推动蓝黄经济区、一圈一带等重点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以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上升国家战略为机遇,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高地,以济南、青岛、潍坊为中心打造文化产业聚集区,支持威海中韩自贸区文化产业发展。继续开展省级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一乡一品评选认定,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加大对动漫产业发展扶持力度,推动设立动漫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深入推进山东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加强金融服务、版权保护、人才培养、信息推介等要素平台建设,探索组建文化银行,积极申请设立国家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探索组建演艺产业股权引导基金,办好“文化项目社会办”投融资路演活动,大力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培育,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健全以内容监管为重点、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积极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开展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推动各地创建文化市场审批规范化试点。继续实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能力提升工程,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执法网络扁平化、执法管理网格化。推广文化市场随机抽查工作,建立执法人员和检查对象“双随机”抽查机制。加强执法办案,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推广应用。推动演艺娱乐、上网服务、游艺游戏、艺术品经营等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推动传统文化市场线上线下融合,支持大中城市建设文化娱乐综合体。落实文化部关于中西部地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能力提升三年(2014-2016)行动计划,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综合执法对口交流协作。

  四是齐鲁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体系。系统挖掘梳理齐鲁文化资源,着力打好“孔子牌”,坚持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官民并举、市场运作,制定齐鲁文化走出去整体规划,加强整体谋划和上下联动。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外事活动,借力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品牌、阵地、载体,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注重文商联动、以文促商,积极主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实施“对外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工程”,抓好“孔子文化展标准化建设”,整合全省各类文化资源,建立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库,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机制,推进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化、标准化、模块化、一体化。积极参与文化部海外“欢乐春节”等品牌活动,参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办好“2016新加坡·中国山东文化年”、“2016韩国·山东文化周”系列活动。实施“齐鲁文化丝路行”计划,举办“南澳州文化周”活动,继续在国外设立“尼山书屋”。办好第四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扶持重点文化贸易企业和重点项目。

  五是文化服务保障体系。精心谋划实施省文化厅“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1+11”规划体系,加强与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文化部文化改革规划、省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相衔接,统筹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切实增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认真抓好规划落实。要突出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着力争取财政投入。适应财政预算管理和改革新要求,预算编制科学严谨,预算执行规范有力。做好文化援疆援藏援青工作。创新投入方式,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加强资金审计,完善文化财务监管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进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地市级三馆、县级两馆完善提升和基层国有院团综合排练场所建设。二是着力推进文化法治建设。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不断提高文化工作依法管理水平。积极做好《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山东省文化产业促进条例》等立法项目调研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加快立法进程。做好规范性文件制定与备案工作,确保行政行为合法有据,依法依规应对行政应诉事项。研究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和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健全文化领域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三是着力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继续做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政府职能不错位、不缺位。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上来。继续坚持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算账,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促检查,层层传导压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三、做好2016年工作的几点要求

  做好2016年文化工作,对于顺利实施“十三五”文化建设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要认真贯彻“三严三实”精神,扛起“四个主体责任”,以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作风,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党的建设主体责任。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文化系统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党的建设主体责任,与业务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工作创新,严格党员日常管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着力增强“看齐”意识,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中央政治局看齐,特别是向习总书记看齐,切实做到“四个自觉”。着力加强理论学习和政治修养,深入领会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做到融会贯通、跟上步伐,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要以省委专项巡视整改工作为契机,认真抓好各项任务整改,落实好党风廉政主体责任。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切实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风险点排查长效化、机制化,强化廉政风险防控。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办法,着力整治“四风”,改进作风。支持纪检人员执纪办案,不断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筑牢拒腐防变高压线,努力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约束机制。坚持上下联动,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互相促进。省直文化干部要模范遵守纪律规定,以上率下,到基层调研指导工作要遵守廉政要求。各市要加强对省文化厅及省直文化单位的廉政监督,主动监督、大胆监督。

  三是意识形态主体责任。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文化系统的分内之责,层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贯穿到文化建设各领域各环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力生产优秀文艺产品。各级文化单位要切实增强“阵地”意识,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和论坛、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管理,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让优秀文化占领群众精神生活阵地,绝不给错误思潮、错误观点、有问题人员提供阵地。妥善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各级文化单位党组织每年要召开会议研究分析意识形态工作不少于2次,至少开展1次调研普查工作,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四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省文化战线长、场馆多、文化活动多,人员密集,安全生产责任十分重大。各级文化部门单位要警钟长鸣,把安全生产作为工作底线,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除一切安全隐患。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一岗双责,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各市文广新局指导推动所属每个文化单位、文化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每年不少于2次。组织开展重大文化活动,要制定周密安全预案,认真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严防火灾、爆炸、暴恐、踩踏等安全事故。要加强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配备安全监控设施,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保卫和应急演练。要积极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推动“查身边隐患、保你我安全、促文化发展”活动常态化,不断提升安全意识和监管水平。

  同志们,现在已经跨入“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文化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全省文化战线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扎实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努力实现全省“十三五”文化建设良好开局。

您是第8304646位访客

版权所有:28365365.com备用维护更新:28365365.com备用办公室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地  址:济南市和平路59号电  话:86568871邮  编:250000ICP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